洛陽古都文物有限公司
聯系人:王經理
手 機:15136398999
固 話:0379-61281696 / 0379-69988519
地 址:河南省洛陽市中州東路397號
大家好,歡迎來到“我在古都講文物”,今天讓大家欣賞的是一塊“文姬思鄉”的玉牌子,和田玉質,溫潤亮澤,局部帶有沁色,正面浮雕一伏案女子,形象生動,若有所思,配有梅花蘭草,刻畫簡潔流暢,構圖疏密有致,雕琢工藝精湛,是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。
文姬思鄉玉牌 清 洛陽古都文物公司舊藏
熟悉漢代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,這方牌子刻畫的是東漢末年的大才女蔡文姬的故事。這位***傳奇色彩的苦難女性,在歷史上影響頗為深遠,亦是一位讓后人心存敬意的文化大家,她與李清照、卓文君、班昭并列我國古代四大才女。她是大文學家、大書法家蔡邕的女兒,生于洛陽長于洛陽,死后也安息在洛陽,被后世譽為史學家、書法家、詩人和音樂大家,代表作有《續后漢書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和《悲憤詩》等。
公元190年。
一代梟雄董卓被誅,東漢王朝陷入軍閥混戰,匈奴乘機掠擄中原。首都洛陽首當其沖,成為匈奴圍獵的獵場,滿目瘡痍。面對此情此景,蔡文姬寫下“縱獵圍城邑,所向悉破亡。馬邊懸男頭,馬后載婦女”的詩句。更為悲慘的是,蔡文姬和成千上萬的年青婦女,被擄掠到了南匈奴,飽受***。
這一年,蔡文姬23歲。
來到南匈奴以后,因為年輕貌美,氣質不凡,被匈奴的左賢王看中,成為了王妃。所幸的是,左賢王很愛她,并生有子女。雖然在這里有了家庭,但作為漢朝的子民,蔡文姬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土。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,飽嘗了吃生肉、喝酪漿的痛苦,苦煎苦熬的日子里,文姬學會了異族語言,每當月夜,就卷蘆葉而吹笳(一種今天仍流行于內蒙古的三孔氣鳴樂器),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。
公元201年。
機會還是來了,那一年蔡文姬34歲,恰逢曹操平定了中原,心懷天下的曹操,欲在文治聲教上作一番事業,自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師蔡邕,也知道蔡邕有續修漢史的志向,但蔡邕已經去世。曹操惋惜之余,突然憶起蔡文姬,他對屬下說:“也許,蔡邕的女兒能承擔起這副擔子呢。”這時的曹操,既為了報恩,也為了國家文治,就派了一個叫周近的人,攜帶千兩黃金,代表大漢朝去匈奴回贖蔡文姬。
周近說明來意,左賢王當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,但是又不敢違抗曹操的意志,只好讓蔡文姬回去。當蔡文姬告別匈奴一雙兒女,踏上回歸中原的道路后,車輪轔轔的轉動中,十二年西域生活的點點滴滴涌上心頭,離故鄉越來越近,骨肉分離的疼痛便越來越深,眼淚止不住的流,柔腸寸斷的蔡文姬,依著車轅放好古琴,向蒼穹大地傾吐自己無邊的悲鳴:
我生之初尚無為,我生之后漢祚衰。
天不仁兮降離亂,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。
煙塵蔽野兮胡虜盛,志意乖兮節義虧。
對殊俗兮非我宣,遭惡辱兮當告誰。
笳一會兮琴一拍,心潰死兮無人知。
文姬從心中流淌出來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是血淚凝成的音樂詩。想想看,由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親身經歷,古道煙塵中,向蒼天訴說,向大地悲鳴,實在太過殘酷,殘酷得讓人心疼,這種浩然的怨氣,是一種積壓憤懣后的自然渲瀉!正是有了這驚天地、泣鬼神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在中華民族的史詩中,這個苦難的女性贏得了顯赫的聲譽,無意中也成就了自己不朽的英名。
從匈奴歸來的第二年,有次曹操和她閑聊,曹操問她:“文姬夫人家有不少書籍文稿,現在還保存著嗎?”蔡文姬嘆了口氣,說道:“是的,父親生前的確給我留下四千多冊書,經過戰亂,如今散失得一卷都沒能留下來啊!”曹操聞言,流露出深切的失望之情,沒想到文姬接著又說:“不過,好些都存在我腦子里了,估計還能背出四五百篇,也能寫出一千冊書的大致內容。”雄才大略的曹操,一聽還能背出這么多,大喜過望,當即說:“我派十個人到夫人家,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,你看怎樣?”“丞相,這些都用不著,只要您賞我一些紙筆,我回家就把它寫不來。”后來,文姬果然把四百多篇文章都默寫下來,送給了曹操。接下來,她繼承父親遺愿,用了10年心血,夜以繼日,筆耕不輟,終于撰寫了《續后漢書》。這是一個飽受磨難,歷盡風霜的苦命女人,對中華民族古代歷史的奉獻!
曹操作為一代梟雄,當然不是只會打打殺殺,曹操在文學的建樹上,恐怕沒有幾個帝王能望其項背,正是曹操的努力,讓“文姬歸漢”傳為千年美談,讓一個才高八斗的奇女子,一位天賦過人的人間仙女,用一支長笛,一張古琴,一把琵琶和著她心底的生花妙筆,寫社會,說人生,唱悲歡,道離合,讓千年故事流傳至今。晚年的蔡文姬,帶著太多的心靈傷痕,隱退于山水間。那個風云際會的朝代,也早已離我們遠去。
蔡文姬作為洛陽歷史上的名人,似乎在當代并沒有多少人知道。是不是我們對歷史還是沒有充分的挖掘,在許多城市都在搶名人撐門面的當下,洛陽卻守著豐厚資源而無動于衷,洛陽作為千年帝都,如果只是天天喊口號,恐怕永遠也只是名義上的十三朝古都。
掃描二維碼并添加關注,了解更多精彩內容
洛陽古都文物公司